您的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>集团新闻>详细内容

首届珠海水务科技创新大会:多项举措惠及市民用水与生活
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2日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 2025年10月21日,首届珠海市水务科技创新大会顺利举行。此次大会紧扣国家“十四五”水务科技创新规划与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战略部署,以推动水务科技创新、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为目标,通过签约合作、平台揭牌、应用场景发布等一系列行动,为珠海市民的用水安全、生活便利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广东省水利厅、广东省水文局及珠海市各市直部门等省市单位代表参会。大会由珠海市水务局指导,珠海水控集团联合广东省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重点实验室、广东省滨海地区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珠海市水利学会、珠海市水务协会多家单位共同主办,珠海市水务局局长许蓓蕾作开幕致辞。

        筑牢用水保障 让市民用水更安心

        大会现场,珠海水控集团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(以下简称天津海淡所)、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北京碧水源)成功签订合作协议。

        从水源拓展、水质优化、成本控制多维度发力,为市民用水保驾护航。其中,与天津海淡所将通过推动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利用,围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、工业用水处理及环境治理三大领域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在推动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利用的同时,重点支撑珠海市海洋经济创新链、产业链建设,做大做强海洋经济。

        珠海水控集团总工程师赵凯在采访中表示,这一合作对市民的长远利好显著:从长远看,将带动海水淡化上下游产业发展,催生设备制造、技术服务等岗位,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,优化滨海水务配套与生态旅游环境,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。从用水保障来看,合作将增强珠海水资源储备与供给能力,减少枯水期、咸潮“断供”风险,从根本上破解单一水源困局,确保珠澳居民饮水安全无忧,同时保护河湖生态,生活环境更宜居。

        与北京碧水源则聚焦海水淡化装备国产化、海水产业、高品质饮用水、污水资源化、工业水处理五大领域建立长期科技创新合作。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,先突破海水淡化国产化技术、优化高品质饮用水工艺;在此基础上,既通过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,又以“污水变清水”模式推动资源循环,减少优质水消耗;最终实现民生效益,让市民喝上“直饮级”好水、用上“经济水”。

        破解民生痛点,提升市民生活舒适度

        活动当天,珠海水控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的管网工程国际院士工作站、研究生实践基地以及与哈尔滨工业大学(以下简称哈工大)合作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同步揭牌。

        其中,“管网工程国际院士工作站”的落地,将从市民最关心的用水、出行、居住环境等问题入手,通过技术赋能切实改善生活体验。该工作站将由中山大学马保松外籍院士团队牵头,重点研发供水管网爆管风险预测技术——通过精准监测管道健康状况,提前识别老旧管网的漏水、爆管隐患,在问题发生前完成修复,让“突然停水”不再打乱市民的做饭、洗衣等日常节奏。同时,团队还将推广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,避免因管网维修导致的道路开挖:以往维修管网可能需要封路,不仅影响市民出行,还会产生噪音、扬尘,而新技术无需挖开路面就能完成修复,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和生活环境的干扰,让小区周边、城市道路始终保持整洁畅通。在改善居住环境方面,院士团队将发力流域环境治理与城市污水治理技术。

        此外,珠海水控集团与哈工大、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实践基地,将推动校企人才共育,为水务行业输送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,强化科研与应用的有效衔接。

        指明发展方向 助力民生福祉提升

        大会邀请行业顶尖专家带来主旨报告与演讲,为珠海水务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专业指导。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刚以“加快发展污水信息产业,助力美丽、健康和平安城市建设”为题,提出构建“污水变资源”循环体系的思路。这一理念落地后,珠海的污水将得到更高效利用,市民身边的河道、湖泊水质会显著改善,周边环境更加宜居,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场所。

       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黄浩勇围绕“非常规水资源——破解气候变化下供水安全困局”展开分享,深入探讨海水淡化、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。其研究成果将为珠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挑战提供技术支持,进一步保障市民用水稳定。

        广东省滨海地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中心总工、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波,解读了基于澳珠供水体系特色的《中国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》。他结合珠海与澳门供水联动的实际,提出优化区域供水协同机制的建议,将推动珠澳两地供水保障一体化,让珠澳两地居民享受到更稳定、更优质的跨境供水服务。

       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、正高级工程师张秋丰,分享了我国海水淡化发展态势和产业建议,提及的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推广方案,将助力珠海降低海水淡化应用成本,推动该技术更快服务民生。

        科技落地民生 便利市民生活

        大会上,珠海市水务局发布《珠海市水务科技应用场景需求清单(2025年度)》,明确智能监测与预警、供排水系统优化与调控、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10余个重点应用方向。该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韦家庆表示,清单编制遵循“问题导向、应用牵引”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机制吸引创新主体攻关,确保科技解决“真问题”、引导“真创新”。

        宣传推介环节,10余家创新技术/产品拥有单位上台,展示智慧水务综合解决方案、AI赋能排水管道体检与维护、水利多场景数字孪生构建技术等民生科技产品。其中,智慧水务方案可实现用水数据实时监控,帮市民精准掌握用水情况;AI排水管道维护技术能快速定位管道问题,减少维修停水时长;数字孪生技术可提前模拟内涝风险,助力市民做好出行规划。展览区同样亮点纷呈,智能清淤机器人、智能水泵站、高品质饮用水等贴近生产、生活的展品集中亮相。

        珠海市水务局局长许蓓蕾表示,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是“以人为本”,我们的目标,不仅是让水务系统更智慧,还要让市民更安心、城市更美丽、发展更可持续。未来,珠海将持续推动水务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,让更多技术成果转化为市民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生活便利,为建设“宜居、韧性、智慧”的现代化珠海筑牢水务根基。


终审:超管人员
【打印正文】